卓景雕塑--铜佛像的发展史
铸铜佛像是指用铜或者青铜铸造的佛像,铸铜佛像表面一般都是涂金粉,因此也叫做金铜佛像,铸铜佛像的种类有很多,先进保存最久的就是铸铜佛像,铸铜佛像的工艺成本低,灵活性大,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。
汉传和藏传是其两大支柱,目前在市场上常能见到的是明清时期的作品,以藏传佛像居多,河北博创制作各种艺术精美的铜佛像。汉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的犍陀罗、马土腊等几种造像风格和手法,造型相对简单,形象敦厚温和,大多是一头二臂,以寂静像居多;藏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密教期的东印度、尼泊尔、斯瓦特、克什米尔等几个艺术流派的影响,造型以愤怒像居多,多为多面多臂或异类身,有坐、立、舞等各种姿态。
明清铜佛像是佛教造像艺术之一。明代由于寺院的广建和民间供奉的需要,以及朝廷布施给宗教领袖的需要,使得金铜造像迅速发展,并形成了永乐、宣德年间最高造像水平的“永宣金铜造像”。此时的造像面相丰满、造型优美、金色充足、艺术水平极高。清代造像继承明代风气,精工细作,是藏传金铜造像的高峰期。现在这些造像不仅仍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对象,更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,受到中外收藏界的宝爱。
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品中,佛教雕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,这与佛教在整个社会的盛行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关。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,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由于佛教教义能够起到对民众进行精神控制的作用,藏佛有众多,因此得到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。其间除了在国家走向衰落时,统治者感到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“与国争利”的局面而引发的几次“灭佛”运动以外,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直畅通无阻。伴随着佛教的传播,铜佛像艺术也在全国各地盛行起来,自魏晋南北朝开始,佛教徒们在历史上掀起了无数次制作佛像的热潮,信徒们将自己对佛的信仰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在铸造、雕塑作品、绘画及印刷的佛像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