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头麒麟雕塑

麒麟--在传说中被赋予仁兽所具备的品质,正符合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。在汉族民间传说和有关史料的记载中,说其性温善,不覆生虫,不折生草,头上有角,角上有肉,设武备而不用,具有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。孔子遇麟而生,又见麟而死,孔子曾为麒麟写下了挽歌:唐虞世兮麟凤游,今非其时来何求?麟兮麟兮我心忧。孔子死后,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。唐代大诗人李白《古风诗》中就有希圣如有立,绝笔于获麟的诗句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《获麟解》云:麟一角而载肉,设武备而不为害。游必泽土,祥而后处,不履生虫,不践生草,王者有出,与凤龟龙谓之四灵。
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宝库里,麒麟是我国历代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形象。这个瑰丽多姿、仪态万方的神灵瑞兽,不但集中了自然界各种动物美的大成,而且表现了超出自然本色的理想化的形式美,给人以吉祥的祝福和美的享受。
石雕麒麟,不仅是祥瑞的象征,麒麟文化还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,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。并且从春秋时代至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,中国汉族民间长久寄寓传颂的麒麟经我们雕刻,体现形态庄重,威而不猛,泰而不骄,贵而不俗,灵而不钝,蕴含着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福,向往盛世、平和可亲的精神,体现大中华风范。